banner
Riceneeder

Riceneeder

白天研究生,晚上研究死
github
email

中醫藥抗呼吸道感染的應用認識

呼吸道病毒感染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前者表現為急性鼻炎、咽炎和喉炎,後者表現為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以冬春季發病較多。感染後患者主要有以下表現: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即普通感冒。表現為鼻堵、流鼻涕、打噴嚏、咽乾、咽痛、低熱、頭痛和全身不適等;急性喉-氣管炎:表現聲音嘶啞、咳嗽等;支氣管炎和細支氣管炎:表現發熱、咳嗽、咯痰、氣喘;肺炎:表現發熱、咳嗽、氣促、鼻扇,重者可出現口唇及指甲青紫,胸透可見肺部陰影,主要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屬於中醫的 “瘟疫” 範疇。流感病毒蔓延迅速,感染力強,嚴重時能夠影響整個國家乃至全球,如同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全球性感染,所以儘快控制流感病情尤為重要。

為從醫學免疫學和病原生物學的角度深入認識中醫藥在抗呼吸道病毒感染方面的應用,本研究以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感染以及連花清瘟膠囊對於呼吸道病毒的抑制作用進行綜述,並歸納部分對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單味中藥。

1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1.1 COVID-19 感染後引起的急性肺損傷的原因

當病毒進入人體後,通過上呼吸道進入支氣管和肺泡,機體在早期感染時會激發自身免疫應答,巨噬細胞會產生細胞因子 (cytokines) 和炎症趨化因子 (chemokines) 到病毒入侵部位,誘導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活化,從而隔離、吞噬並殺滅病毒,這是一種積極的控制病毒感染的途徑。但是過度的、失調的免疫反應,即免疫激化,會引起患者體內炎症因子含量過高而表現出 “細胞因子風暴”[1-2]。細胞因子風暴可以對機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如透明膜形成、弥漫性肺泡損傷、纖維蛋白溢出等,進而加速肺部損傷,而嚴重的肺損傷以及循環系統中的細胞因子風暴會進一步地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礙以及損傷 [3]。目前認為,產生重症肺炎的原因往往並不是病毒本身,病毒只是作為誘導因素,使機體產生了過度的免疫應答,體內失衡的細胞因子系統是造成肺炎以及急性肺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 [3-4]。

1.2 細胞因子風暴的產生機制

冠狀病毒的感染所應起的免疫激化的原因仍具有爭議性,有研究者通過對同為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SARS 及 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患者養蚌以及動物模型的研究,發現了一些可能導致細胞因子風暴的關鍵因素 [5]。

1.2.1 病毒快速複製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在感染後能夠快速進行複製,並其能在短期內達到高滴度水平。人體樣本和動物模型均證實,高病毒滴度與重症肺炎之間有密切的相關性 [5]。

1.2.2 干擾素 (IFN) 響應延遲 SARS 冠狀病毒和 MERS 冠狀病毒編碼了一些結構性蛋白或非結構性蛋白 (nsps) 以對抗機體免疫響應,如 IFN 的響應。IFN 的響應受到抑制後,病毒大量繁殖,從而進一步激發炎性單核細胞源性巨噬細胞響應並活化 T 細胞誘導凋亡,最終導致炎性反應失控 [5]。

1.2.3 單核巨噬細胞和噬中性粒細胞的聚體 人體模型和動物模型均證實,冠狀病毒感染後,肺部單核巨噬細胞和噬中性粒細胞的大量聚集導致細胞因子和炎性趨化因子的大量釋放,從而引起細胞因子風暴 [5]。

1.3 中藥對新冠病毒肺炎引起的免疫過激 “細胞因子風暴” 的調節作用

在臨床上常用的抑制免疫的藥物如激素,對人體的毒副作用較大,並且具有發生二次感染和延長病程的風險 [6]。而臨床時間證明,中藥療效顯著,毒副作用較小,多成分多靶點,並且中醫強調整體,針對 COVID-19 患者體內的失調導致的重症甚至死亡的問題,中醫藥的免疫調控作用有著明顯優勢。中藥能夠通過調節細胞因子釋放、調控單核巨噬細胞及噬中性粒細胞功能、調節肺血管通透性、調節 T 細胞活性等方面,從細胞因子風暴的起因、過程等多方面發揮調節作用(圖一)[5]。

圖 1 COVID-19 引起的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應答和中醫藥免疫調節機制[5]

2. 連花清瘟膠囊#

2.1 處方分析

表1 連花清瘟膠囊
醫品名稱處方
連花清瘟膠囊連翹 255g,金銀花 255g,炙麻黃 85g,炒苦杏仁 85g,石膏 255g,板藍根 255g,綿馬貫眾 255g,魚腥草 255g,廣藿香 85g,大黃 51g,紅景天 85g,薄荷腦 7.5g,甘草 85g

方中連翹苦微寒而清解,金銀花甘寒質輕,二藥均善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相須為用,功力更強,恰中病的,故共為君藥。

炙麻黃辛溫發散,微苦略降,善開宣肺氣而平咳喘;石膏辛甘大寒,善清解肺熱,與麻黃配伍宣肺而不助熱,清肺而不留邪;炒苦杏仁苦微溫潤降兼解肌,既善降氣止咳平喘,又略兼宣肺之功。三藥合用,既助君藥清泄肺火,又能宣肺平喘,故為臣藥。

板藍根苦寒清解,善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綿馬貫眾苦寒清泄,善清熱解毒;魚腥草辛寒清解透達,善清熱解毒、排膿消癰;薄荷腦辛涼清散,善疏散頭面風熱、清利頭目與咽喉;廣藿香芳香辛散微溫,外散肌表風寒而發表解暑,內化濕浊而理氣和中;大黃苦寒泄降,通里泄熱,導熱邪從大便而出;紅景天甘苦微寒,善清熱潤肺止咳。七藥合用,既助君臣藥清肺解毒、宣肺泄熱,又化濕浊而理氣和中,故為佐藥。

甘草甘平,既清熱解毒,又調和諸藥,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辛涼宣泄,苦寒清泄,共奏清溫解毒、宣肺泄熱之功,故善治流行感冒屬熱毒滯肺證而見上述症狀者。

連花清瘟膠囊在中醫治療中用於清瘟解毒、宣肺泄熱,屬於清熱解毒的藥物,能夠對應呼吸道病毒感染帶來的咳嗽、肺熱等 “瘟疫” 症狀,並根據病情診斷,與西藥的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一起使用治療熱毒襲肺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療效確切。

2.2 連花清瘟膠囊對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有研究指出,在相同情況下,服用連花清瘟膠囊的患者發熱、咳嗽、氣促等臨床症狀、體徵消失的時間相較與未服用連花清瘟膠囊的患者明顯縮短,並且兩者對於藥物的不良反應並無明顯差異,這主要是由於連花清瘟膠囊與作為對照的抗病毒西藥相比,能夠在整體上多靶點同時調節治療。相關研究表明連花清瘟膠囊中多種藥物的藥理作用正向疊加能夠是連花清瘟膠囊同時擁有較好的抗病毒和抗菌消炎、解熱止痛、化痰止咳、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7]。與單一抗病毒藥物作比較,在退熱和減輕上呼吸道症狀更具優勢 [8]。在現代藥理實驗中,連花清瘟膠囊被證實了具有抗菌、退熱消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9-10]。

3. 抗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中藥#

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正黏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科的麻疹病毒,冠狀病毒科的冠狀病毒及其他病毒科的病毒,如腺病毒、風疹病毒等。研究表明,許多中草藥對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例如金銀花、魚腥草、板藍根、甘草等。

3.1 金銀花 金銀花含有綠原酸、異綠原酸、木犀草酸、金絲桃苷、芳香醇等,可以抑制多種呼吸道病毒複製,延緩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的發生 [11]。

3.2 魚腥草 魚腥草含有槲皮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抑制細菌生長的雙重作用。有研究證明,應用魚腥草注射液治療病毒感染合併輕微細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熱,具有良好的退熱作用 [12]。

3.3 板藍根 板藍根抗病毒作用比較顯著,體內體外均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延緩流感病毒對人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的損傷作用,靛藍、靛玉紅可能是起作用的主要物質 [13]。

3.4 甘草 有研究證明甘草活性成分在體外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複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初步驗證甘草活性成分不是甘草酸和甘草多糖,可能是一種新的抗病毒物質,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14]。

在治療由外感病毒所應起的呼吸道感染進而引起的肺炎等症狀,除了從病源入手,使用定向標靶藥物對病毒直接消滅的途徑外,應當把預防和治療細胞分子風暴納入必須的考慮的範圍內。抗病毒西藥雖然大多數比中醫藥見效快,但其中激素類藥物對人體的損傷也是極其大的,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二次感染。而中藥在抗病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抑制病毒複製,防止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在已有的研究中表明,不同的中藥抗病毒免疫機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改善非特異性免疫,有的是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有的則作用於 T 淋巴細胞亞群、調節細胞因子的合成和釋放(可預防和治療細胞因子風暴)。

綜上所述,中醫藥在治療呼吸道病毒感染時,不只是抗病毒,而是注重整體,注重病毒 - 機體 - 藥物三者的關係,不以清除機體內的病毒為唯一目標,而是通過改善機體狀態,利用機體本身的抗病力量。中醫藥的治療雖然是以非特異性為主,利用自身免疫性,但是中醫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強調辨證,所以比起西藥在治療呼吸道感染,中醫藥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筆者認為,通過此次全球性新冠病毒的爆發及治療,中醫藥必定會受到高度重視,中醫藥抗病毒也將成為重點的研究方向,中醫藥的推廣必不可少,人民群眾的基本中醫藥知識應當進行普及,這對於全國防病防疫是一個重要的防線。

【參考文獻】

  1. 尹明星,曹艷,施春陽,等。中藥防治細胞因子風暴的研究進展 [J]. 中草藥,2020,10.16250/j.32.1374.2020012.
  2. 劉闰平,葛俊德,鐘穎,等。基於干預細胞因子風暴文獻挖掘的中醫藥治療重症新型冠狀病毒病毒肺炎探討 [J]. 中草藥,2020,10.16250/j.32.1374.2020036.
  3. Hawlisch H, Belkaid Y, Baelder R, et al. C5a negatively regulates toll-like receptor 4-induced immune responses[J]. Immunity, 2005, 22(4): 415-426.
  4. Kohl J.Anaphylatoxins and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inflammatory diseases[J].Mol Immunol,2001,38(2-3):175-187.
  5. 何黎黎,龔普陽,封玥,鄒薇,王恩龍,顧健。中藥在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中的應用分析。中草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108.R.20200302.0944.004.html
  6. 張欣悅,高永翔。中藥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進展 [J]. 中藥與臨床,2016, 7 (1): 59- 61.
  7. 叶春娟,張帆,朱育銀。莲花清瘟胶囊对流行性感冒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作用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019 (024):329-331.
  8. 庞学智,馬啟林,鄭紅霞,等。莲花清瘟胶囊等综合治疗甲型 H1N1 流感疗效观察 [J] .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 (10):44.
  9. 辛海宾。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21 (004):70-71.
  10. 張君,付同勝,楊悠蘭,等。干扰素加莲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结膜炎临床观察 [J]. 海南医学,2010 (23):41+50.
  11. 李瑩。中藥抗呼吸道病毒感染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 山西中醫,2007, 023 (004):71-72.
  12. 李京鶴,李志成,陳雯。魚腥草注射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96 例療效觀察 [J]. 時珍國醫國藥,2006, 017 (003):404-404.
  13. 陳莉莉,張洪泉。中藥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進展 [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6 (06):20-22.
  14. 張建軍,李洪源,王吉錫,等。甘草活性成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J]. 中國公共衛生,2007, 23 (6).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